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委会30周年庆典
北京
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于2024年7月6日在清华大学隆重召开。李衍达院士,张钹院士,吴宏鑫院士,孙增圻教授,以及特邀嘉宾、专委会委员等共计100余人参与了此次会议。
图2 活动程序册、纪念册
在开幕式环节,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华平教授介绍了出席会议的各位嘉宾,并邀请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吴宏鑫院士上台致辞。随后邀请中国自动化学会现任理事会副理事长张纪峰研究员线上致辞。此后,现场播放专委会制作的纪念视频,并邀请了专委会第一任主任委员李衍达院士致辞。进入主旨演讲环节,特别邀请张钹院士作“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具身智能”的精彩报告,现场反响热烈。
之后,全体与会代表参加了专委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首先由专委会第三、四任主任委员孙增圻教授详细介绍回顾了专委会成立的历史,随后专委会第五、六任主任委员邓志东教授发言。大家纷纷回顾了自己和专委会的往事。特别地,现场还播放了专委会老领导王行愚教授,蔡自兴教授发送来的庆祝视频,座谈会气氛温馨融洽。
时值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谨以此次活动向为专委会创立做出重要贡献的学术大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专委会发展的学者与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4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广东茂名
2024年5月24日至26日,2024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在广东省茂名市国际大酒店顺利召开。大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承办。
有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自动化学院文成林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国玺教授首先致辞,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基本情况,并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随后,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刘华平教授致辞,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智能自动化专委会的基本情况,并感谢承办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对大会的大力支持。开幕式的最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此次会议邀请5位领域著名专家作大会报告,有10余位专家围绕“AIGC赋能工业制造”、“智能故障诊断”和“智能无人系统”内容进行了专题论坛。
大会报告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自动化学院文成林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康宇教授及深圳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副院长李坚强教授主持,五位该领域著名专家开展大会报告。
北京大学刘宏教授作了题为《面向具身智能的人体运动感知》的报告。报告针对复杂场景下的人体运动感知受到人体姿态与外观变化、环境照明及噪声干扰、人机物之间空间关系随时变化等多种因素的挑战,给出一种基于多元可信架构建立通用视觉特征自主学习的新机制,全面系统地总结人体目标跟踪、人体姿态估计和人体行为识别等领域的相关工作和团队的最新成果,并通过智能导购机器人系统,展示了上述学术成果的应用系统集成。
南京大学周克敏教授作了题为《高性能鲁棒控制架构》的报告。报告针对现存的反馈控制框架中存在着本质性能局限,不可避免的有鱼与熊掌的问题,通过牺牲某些性能从而达到另外一些更关键的性能,无法达到极至的高精度跟踪和强抗扰的高性能鲁棒控制,进行折中设计;周教授通过该报告阐述并提供了一个解决这种矛盾问题的框架和可能的方向。
北京大学王龙教授作了题为《群体博弈与控制研究进展》的报告。报告针对现代智能控制理论面临的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当控制对象具有一定智能行为时,如何设计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稳定且动态性能优异,探究自然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本质问题,提出并论证了三个基本命题:1.智能源于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智能;2.反馈原理就是自然智能和人工智能的第一性原理;3.反馈控制智能(系统智能)是一种综合性的集成智能,是人工智能的最高形式。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徐天添研究员作了题为《面向精准医疗的磁驱动微型机器人》的报告。报告人基于学习策略实现了微型机器人在模拟体内高扰动环境中的高精度轨迹追踪,提出了磁化异构的多机体系,解决了微型机器人在同一磁场中无法被独立控制的难题,实现了磁控多机协同运动;研发了覆盖人体尺度的磁控设备并开发系统软件,实现了从微纳米尺度细胞靶向给药,到全身尺度磁连续体介入机器人的远程控制。
浙江大学宋执环教授作了题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工业过程动态特征学习与质量预报》的报告。报告针对贝叶斯网络难以处理工业过程动态相关、长时滞、多工况等特性,将贝叶斯网络进行动态扩展,实现工业过程动态特征学习与质量预报。主要内容包括:构建了一种动态贝叶斯网络及其特征学习方法,实现工业过程的动态质量预报;提出了堆叠泛化和加性提升的动态贝叶斯网络集成策略,将动态贝叶斯网络扩展集成模型,实现非线性过程的动态质量预报;构建了一种金字塔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多层次的特征学习与特征过滤,挖掘长时滞动态过程的长期动态特征,克服长时滞影响。
论坛1:AIGC赋能工业制造
大会同时举办三个平行专题论坛。北京邮电大学方斌教授与北京大学阮乐成研究员主持了“AIGC赋能工业制造”专题论坛。
浙江大学叶琦研究员发表题为《基于人类操作经验的灵巧操作生成到技能学习》的报告:通过视触觉多模态数据采集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操作技能的高效学习和技能迁移,以应对高自由度和复杂手物操作空间所带来的挑战。
网易伏羲机器人算法部负责人陈赢峰博士发表题为《游戏化 AI 技术赋能工程机械》的报告:概述了网易如何实现游戏化AI技术和人机协作策略,推动工程机械行业向智能化和无人化转型,以应对劳动力短缺和安全挑战,并分享了在远程控制、半自动化以及多模态决策模型方面的技术进展和应用实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阚震教授发表题为《面向智能制造的机器人技能学习》的报告:探讨了智能制造背景下机器人技能学习的前沿技术,包括复杂任务的形式化描述、强化学习驱动的技能习得、线性时序逻辑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以及视线引导机械臂抓取技术的最新进展。
上海纬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 CEO李瑞博士发表题为《手“触”为实:通用机器人之手眼协调》的报告:深入探讨了通用机器人领域中手眼协调的重要性,特别是李瑞博士开发的GelSight指尖传感器技术,该技术在视触觉感知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其在推动机器人操作精细化和智能化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潜力。
该论坛同时设立了Poster展示环节。论坛共收到了十余份poster投稿,参会者们在现场进行了积极的学术交流与探讨。最终燕山大学温淑焕教授展示的工件缺陷检测工作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奚峥皓教授展示的宝钢集团煤炭品质检测工作获得了论坛的“优秀展示奖”。
论坛2:智能故障诊断
智能故障诊断分论坛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葛泉波教授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胡绍林教授主持。
中南大学袁小锋教授发表题为《面向云边系统的流程工业大数据分析与系统》的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袁小锋教授课题组近年来面向流程工业互联网需求的云边协同大数据分析技术和系统研发工作,主要介绍数据/参数/推理三效协同的高效云边协同框架,高效深度学习复杂流程工业数据处理算法,基于边缘开发套件、云服务器等一体化的云边硬件集成平台搭建,以及云边工业大数据智能分析软件平台。
重庆大学尹宏鹏教授发表题为《工业流数据驱动的在线故障诊断方法》的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尹宏鹏教授课题组积极探索如何使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模型具备增量式更新的能力。增量式更新能够使模型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工业环境时保持其适应性,从而满足实时、准确的故障诊断需求。这一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工程实用价值。通过增量式更新,未来的故障诊断系统将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业环境,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与安全。
上海海事大学王天真教授发表题为《潮流发电系统的叶片附着物诊断》的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王天真教授课题组针对复杂海况提出了潮流机叶片附着损伤检测和识别的方法。在叶片附着损伤检测方面,无需在水下潮流机外部安装额外传感器,仅利用潮流发电系统输出的定子电压、电流即可实现潮流机在浪涌和湍流以及极端工况下叶片附着物的无损检测;在叶片附着物识别方面,利用水下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号实现潮流机叶片附着程度辨识及复现,及早发现潮流机的异常运行状态和故障,避免造成更大损失。有效的损伤检测和识别方法有助于视情运维、延长设备寿命,减少维护成本,对提升潮流机的安全可靠运行能力,提高潮流发电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华北电力大学王光教授发表题为《Multi-fault Diagnosis of Large-scale Lithium-ion Battery Packs Based on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Process Monitoring》的专题报告。王光教授课题组提出采用多元统计过程监控(MSPM)的相关方法解决上述问题:1)利用MSPM方法的高维数据处理特点解决大规模相关系数信号的并行处理问题;2)采用核密度估计算法解决相关系数的理论阈值计算问题,同时采用交叉电压传感器拓扑结构结合贡献图实现多故障的直观辨识与定位;3)采用贝叶斯概率集成学习接口实现多尺度(多窗宽)相关系数诊断结果的鲁棒融合,并通过FPGA实现硬件并行加速确保高实时性。
山东大学李沂滨教授发表题为《网络化系统综合安全与智能应急控制》的专题报告。李沂滨教授课题组针对网络化系统综合安全与智能应急控制这一问题,从三个方面,1)多源、小数据、变工况条件下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2)数据安全、高效能共享条件下的多设备分布式故障诊断;3)应急场景下的智能控制,报告展示了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成果。
智能故障诊断在现代工业和技术领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状态,智能故障诊断系统能够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避免突发故障引起的停机,从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相比传统的预防性维护,智能故障诊断根据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进行预测性维护,避免不必要的检修和更换,显著降低维护成本。同时,通过精准的故障预测和及时的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非正常磨损和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资产的整体价值。此外,许多工业设备的故障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智能故障诊断能够在故障发生前发出警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智能故障诊断系统依托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从海量的运行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辅助管理层进行数据驱动的决策,提高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通过智能故障诊断技术提升设备管理和维护水平,不仅可以减少停机时间和维护成本,还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智能故障诊断学术论坛为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者提供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的分享,推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论坛还能促进跨学科合作,解决复杂实际问题,推动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此外,论坛搭建了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桥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同时,论坛为青年学者和学生提供展示和学习的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智能故障诊断领域的持续发展。智能故障诊断学术论坛在技术进步、产业应用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论坛3:智能无人系统
智能无人系统论坛由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袁源教授与南京邮电大学杨杨教授主持,共邀请五位该领域著名专家开展专题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石青教授在其专题报告《微小型机器人设计-感知-控制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中针对微小型机器人发展瓶颈,提出创新的仿生设计范式。报告深入探讨了优化设计技术、微纳制造与数据融合技术、以及仿动物运动基元的控制技术,这些成果对学术界和实际应用均有重要意义,有望推动技术发展并开辟新应用。
南方科技大学孔贺研究员在其报告《具身智能背景下的机器人声音感知一机遇与挑战》中探讨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声音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他分析了机器人声音感知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强调了解决这些挑战对于提升具身智能系统通过声音模态与环境交互的能力的重要性。孔贺研究员的报告不仅为机器人声音感知领域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西北工业大学马志强副教授在其题为《空间绳系部署过程的智能控制研究》报告中探讨了空间绳系飞行器的智能控制研究,指出其在自主飞行器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在轨应用。他详细介绍了空间绳系部署过程中的技术挑战,并分享了在动态响应分析、闭环控制系统设计、指令设计方法和参数优化机制等方面的技术突破。马副教授强调了自主控制方法和人在回路的调节策略,分析了现有工作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指明了方向。
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殷鹏在其专题报告《从传统机器人到智能体,通用人工智能的迭代之路》中讨论了人工智能的演进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他指出传统机器人依赖预设任务,而专用AI在特定领域表现优异但缺乏通用性。殷教授强调,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发展是未来方向,它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使智能体能跨领域学习和自适应。他展望AGI将推动智能体在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并随着AI伦理和安全问题的解决,实现更广泛的社会生产力提升。殷教授的报告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和深远影响。
北京化工大学李志伟副教授发表了《具身智能驾驶:概念、方法、现状与展望》的专题报告,探讨了具身智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他提出具身智能通过软硬件结合,强化了机器与物理世界的交互,促进智能行为的进化。李教授介绍了具身智能驾驶的概念和框架,强调通过物理智能体、虚拟智能体与真实交通场景的交互,提升自动驾驶车辆的适应能力。他的报告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应用指导。
本次智能无人系统分论坛汇集了五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涵盖了从微小型机器人设计到具身智能驾驶的多个前沿领域。各位报告专家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机遇与挑战、概念框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报告不仅展示了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未来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发。通过这些交流与分享,我们对智能无人系统的未来充满了期待,相信它将在推动社会生产力提升和智能科技应用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浙江千岛湖
10月13日至15日,202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CIAC 2023)在杭州市淳安县人才园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界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会议。本届会议由中国自动化学会(CAA)、CAA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承办,协办单位包括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淳安县千岛湖科学研究院等。
开幕式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葛泉波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潘成胜教授代表学校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与会专家、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介绍了学校近年的快速发展与重大成果,回顾了学校信息工科建设发展的艰辛历程。他说,学校始终坚持国际化道路、开放发展道路,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加快信息工科建设步伐,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信息工科特区,实现信息工科学科群整体跨越提升。清华大学邓志东教授、淳安县政协党组副书记胡敏、清华大学孙增圻教授分别在大会上致辞。
本届大会流程包括CAA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换届会和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年会两个部分。会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潘成胜教授做了题为《复杂战场环境网链融合控制技术》的报告,清华大学邓志东教授做了题为《通用人工智能:从数字空间走向真实物理世界》的报告,美国纽约大学姜钟平教授做了题为《A Network Small-Gain Perspective for Distributed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的报告,英国拉夫堡大学陈文华教授做了题为《Dual Control for High Levels of Automation in Uncertain Environments》的大会报告。随后,会议的录用论文按8 个组别进行了口头报告。
与会专家共同探讨本领域国际前沿学术成果,开阔视野,增进友谊,营造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会议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学科建设,为未来的信息领域学术研究与合作寻求新思路,拓展新途径打下坚实基础。
2022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河南郑州(线上)
2022 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CIAC-2022)于 2022 年 4 月23 日通过线上会议+直播平台的方式举行。本届会议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郑州大学、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承办,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举办,河南省机器人行业协会和河南奇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会议邀请了多位知名学者做大会报告,分别是王耀南院士(湖南大学)、孟庆虎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宋爱国教授(东南大学)、邓志东教授(清华大学)、徐昕教授(国防科技大学)、李世华教授(东南大学)、刘连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华长春教授(燕山大学)等。报告内容涉及智能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传感、自动驾驶、无人系统、微纳机器人、网络机器人等领域,涵盖了自主感知与学习、智能决策与控制、分布式协同与优化等领域前沿理论以及在工业、医疗、无人交通、港口等领域的应用。
202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广东湛江(线上)
202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CIAC-2021)于11月16日顺利召开。考虑疫情原因,本次大会通过线上会议举行。
上午,大会开幕式在线上主会议室举行,潘新祥教授致欢迎辞,付东洋教授主持开幕式。会议特别邀请了知名专家做大会报告。四场大会特邀报告分别是: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炉院士的报告《海洋智能“双碳”监测的思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张文生研究员的报告《马尔科夫逻辑网的可扩展学习和推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张纪峰研究员的报告《量化系统控制的基本问题与进展》、上海交通大学苏剑波教授的报告《模式识别中的主动学习和自抗扰》。下午,大会进行了12场分组学术报告,内容涉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智慧海洋、水下机器人、无人驾驶、脑机接口等领域。
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CIAC)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发起的系列学术会议,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本届大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海洋大学承办。支持单位包括: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和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会议收到投稿论文 200 余篇,经程序委员会组织专家认真评审,76 篇论文被会议正式录用,并被收录到由Springer正式出版的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EI 源)。
2020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浙江西塘
2020 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CIAC-2020)于 2020 年 10 月23 日至25日在浙江西塘举行。会议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由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举办。会议特别邀请了多位知名学者做大会报告,分别是孙优贤院士(浙江大学)、王田苗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包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孙健教授(北京理工大学)、Dr.Chong Li(Columbia University)、李曙光博士(哈佛大学)、马健研究员(日立公司)、常峰CEO(硅步机器人)与邓志东教授(清华大学)等。报告内容涉及智能自动化、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多个热点研究方向。
201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江苏镇江
201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CIAC-2019)于2019年9月20日至22日在镇江市举行。本届会议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大学承办。支持单位包括: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和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收到投稿论文200多篇。经程序委员会组织专家认真评审,近100篇论文被会议正式录用,并被收录到由Springer正式出版的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586(DOI:10.1007/978-981-32-9050-1)。
会议特别邀请了4位知名学者做大会报告,分别是吴宏鑫院士(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王田苗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奎峰总经理(腾讯自动驾驶部)和邓志东教授(清华大学)。报告内容涉及智能自主控制、机器人、无人驾驶等多个智能自动化领域热点研究方向。会议的录用会议共分12个分组口头报告进行。
201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山东青岛
201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青岛大学承办的“2018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CIAC-2018)”于2018年9月7日-9日在青岛市黄海饭店召开。大会主题为“新时代的智能自动化:机遇与挑战”。本次会议以邀请院士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大会特邀报告为主要会议形式。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提出,当前人工智能革命正如火如荼,移动互联网时代正进入智能化新时代,必将带来深刻的社会变革。感知智能正不断向认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迈进。以人工智能与自动控制交叉作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天津
2017年10月28-29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北工业大学承办的“201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天津举行。来自全国62所高校、12家科研单位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提出,信息时代已进入智能化新时代。新技术革命每次都将带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弱人工智能革命业已开启。智能自主系统及应用已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感知智能正不断向认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迈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在大会作报告时指出,人工智能自1956年提出以来,历经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这近10来年,人们以极大热情推动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了非常可喜的局面。“‘人工智能’是人类认识、理解和学习事物的能力,而不是本能行为能力。‘智能控制’就是把人的智能引入控制中,使其具有人智能特征的能力,目的是解决传统控制难以解决的挑战性问题。”吴宏鑫表示,研究智能控制最关键、最基本的能力是抓特征,这是哲学中实践论与矛盾论的思想,而特征建模就是抓特征的一种数学描述方法。特征建模是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研究的最基本问题,也是“智能”水平的最高表现形式,为此必须研究如何学习,如何认知以及如何决策。
会议特别邀请了吴宏鑫、王成红、谭民、孙长银和邓志东等在内的五位知名专家学者做了大会报告,60名与会代表进行了口头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从大数据到智能控制、仿生机器鱼建模与高机动运动控制、柔性结构智能控制及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智能自动化领域热点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并提出通过“全系数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保证系统闭环稳定,使其具有良好性能;以“特征建模”、“基于特征模型的智能自适应控制方法”等,为降阶控制器和智能控制器设计开拓了一种新路径,推进航天器控制和工业的发展;以自省控制,降低传统的设备残次品的产生;通过仿生机器鱼运动的体波模型研究,推动新型水下运载与作业系统的研发制与应用;基于云环境的异构机器人集群系统体系架构关键技术,解决系统建模难、资源管理难、信息融合难和全面感知难等问题。
2016智能科学发展论坛
天津
2016年11月6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北工业大学承办的“2016智能科学发展论坛”在天津举行。来自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6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论坛,展开了深入而务实的探讨和交流。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研究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孙增圻教授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邓志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少远教授,南开大学方勇纯教授分别为大家做了题为“迈向大数据认知智能”、“网络化工业系统优化运行的分布式预测控制”、“智能平台视觉控制”的大会报告,向与会人员和学者介绍了当前大数据环境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分布式系统的系统划分方法和发展方向,以及智能平台视觉控制在无线机器人、无人飞行器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视觉控制的自主适应特性等前沿问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青年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青年学者代表向各位专家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进度和初步成果。与会专家们认证听取汇报,对每位青年学者的科研思路、研究方向和方法针对性的提出了中肯意见和建议。
2016年智能感知与智能控制高层论坛
河南郑州
2016年5月19-20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工业大学承办的“2016年智能感知与智能控制高层论坛”学术研讨交流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全国3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6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特邀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成红,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少远,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岳东,分别围绕“面对围棋人机大战,我们需要思考些什么问题”、“知识自动化研究现状与挑战”和“智能电网与网络化趋优协调控制”等进行专题报告。来自全国3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6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广泛、热烈的研讨,气氛热烈。
2016年中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会议
河南焦作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与河南理工大学承办,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委会支持的2016中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会议于2016年9月17日在河南焦作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宗旨是为中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旨在加强基础理论、掌握实用技术、了解发展趋势,推动我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相关理论及应用技术的发展。本次大会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北京邮电大学马华东教授、浙江大学陈积明教授、UNSW林学民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恩红教授和复旦大学王晓阳教授作专题报告。五位专家学者围绕涉及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计算、智能优化、物联网与传感器网络、图数据分析与处理、社会网络分析、数据库理论与算法、预测与建模等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相关方向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来自各地50余家单位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会议学习气氛浓厚,互动活跃,就中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的技术难点这一议题,参会人员与专家学者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本次会议,对于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的热点问题和发展前景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发展相关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1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福建福州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州大学承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的“201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CIAC-2015),于 2015 年5月8-10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隆重举行。
会议开幕式由智能自动化专委会秘书长李洪波博士主持。本届会议主席团主席、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邓志东教授发表简短讲话,向全体与会代表、审稿人及会议志愿者致以诚挚的谢意。随后举行的大会学术报告由邓志东教授和贾英民教授主持,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吴宏鑫院士、华中科技大学熊有伦院士、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贾利民教授和福州大学郑松教授分别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报告内容涉及机器人、智能系统、复杂系统等多个智能自动化领域热点研究方向,反映了这些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重要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欢迎与高度评价。
会议收到投稿论文300余篇。经程序委员会组织专家认真评审,100余篇论文被会议正式录用,论文被收录到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并由Springer正式出版。
会议参会代表 132人,分别来自全国近90余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会议共安排21篇论文进行口头报告,分3个Oral Session进行;此外会议另行安排56篇论文进行张贴。百余名代表围绕“智能系统”、“控制系统”、“机器人系统”三大专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研讨,气氛热烈。
2015年中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会议
北京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委会支持的2015中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会议(CITBD2015),于2015年11月22日在北京紫玉饭店举行。本次会议共计200多名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学生参加,参会人员主要来自14个省市,38所高校以及公司和研究院所。本次大会主题涉及在线社交网络分析、知识服务、智能搜索、大数据学习理论和应用、视觉交互技术、跨媒体技术、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旨在加强基础理论、掌握实用技术、了解发展趋势,从而推动我国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处理领域的学术繁荣及其相关技术在智能服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北京邮电大学方滨兴院士、北京大学金芝教授、清华大学马少平教授、中科院自动化所张文生研究员和中科院计算所蒋树强研究员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并就其关键技术和主要战略发展方向与参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2014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专题研讨会
广西南宁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大学承办的2014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数据与计算智能”专题研讨会于2014年1月11-1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隆重举行。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来宾和嘉宾包括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顾问和委员、应邀在本次研讨会上做特邀报告的专家学者等总计40余人。
围绕大数据与计算智能相关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中南大学蔡自兴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广斌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候忠生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胡包钢研究员、美国南加州大学秦泗钊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张文生研究员、华北电力大学朱永利教授、同济大学汪镭教授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就报告内容同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
本次“大数据与计算智能专题研讨会”有助于与会代表加强基础理论、掌握实用技术、了解发展趋势,从而推动我国大数据与计算智能领域的学术繁荣及其在智能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推广。
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江苏扬州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扬州大学承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控制及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动化学会支持的“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CIAC-2013),于2013年8月23-25日在江苏省扬州市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参会代表17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近90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会议共安排了4个大会报告和9场分组报告,共有129篇论文被安排在分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近百名代表围绕“计算智能与智能控制”、“先进控制方法与技术”、“机器人技术与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故障诊断与多智能体系统”、、“智能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以及“智能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等七大专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研讨,气氛热烈。
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北京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科技大学承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协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控制及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计算与数字智能城市专业委员会、IEEE SMC Beijing Capital Region和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支持的“2011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CIAC-2011),于2011年8月5-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8月6日上午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了会议的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科技大学尹怡欣教授主持,本届会议主席团主席、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孙增圻教授发表了讲话。程序委员会主席、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清华大学邓志东教授就本届会议的论文投稿、评审、录用与会议分组等情况进行了具体的说明。100余名师生参加了开幕式。随后举行的大会学术报告由邓志东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张钹院士、航天科技集团502所吴宏鑫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宋永端教授(中组部“千人计划”首批入选者)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投稿520篇(大会报告不在此数),其中录用论文242篇,分别发表在《控制理论与应用》(正刊,14篇)、《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24篇)、《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204篇)上。
会议共安排了12场分组报告,共有100多篇论文在分组会议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代表们围绕“计算智能与智能控制”、“先进控制方法和技术” 、“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优化算法”、“知识工程、智能故障诊断与物联网”、“智能自动化技术及应用”和“其他”等七大专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研讨,气氛热烈。
2010年“自主系统智能控制”专题研讨会
北京
2010年8月7-8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科技大学承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自然计算与数字智能城市专业委员会,以及IEEE SMC Beijing Capital Region Chapter支持协办的“自主系统智能控制”专题研讨会,在北京达园宾馆召开。
自主系统覆盖范围涉及航天、航空、陆地、水面,包括航天器、无人机、地面移动车等。针对各类自主系统的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属于前瞻交叉性研究工作,是目前智能自动化领域中重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同时也符合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会议围绕这一主题,共安排了7个特邀专家报告,12个专题研讨报告。
在专题研讨报告中,分成空间自主系统智能控制和地面自主系统智能控制两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与会代表对安排的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展现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响应,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特别是吴宏鑫院士全程参与了两天会议的研讨,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和新颖的思路,代表受益良多。与会代表围绕自主系统的范围和内涵、自主系统具体应用的对象以及关键的科学问题等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并就其中的部门核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识。
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江苏南京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南大学承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控制及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IEEE SMC Nanjing Chapter支持的“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CIAC-2009),于2009年9月27日-30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开幕式由东南大学费树岷教授主持,胡凌云教授、吴启迪教授、孙增圻教授发表了讲话。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吴宏鑫院士、吴启迪教授的代表同济大学陈启军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电机系司捷(Jennie Si) 教授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报告内容涉及智能自动化理论与应用的前沿领域与研究热点,反映了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和重要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欢迎。
本次会议参会代表146人,分别来自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5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会议共安排了12场分组报告,共有161篇论文在分组会议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近百名代表围绕“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智能控制” 、“进化计算与混沌”、“机器人”等十大专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研讨。
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甘肃兰州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理工大学承办,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控制及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甘肃省自动化学会协办的“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CIAC-2007),于2007年8月24日-27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
8月25日上午在兰州理工大学弘文宾馆报告厅举行了会议的开幕式。开幕式由本届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兰州理工大学李战明教授主持,蔡鹤皋院士及兰州理工大学校长李慧教授发表了讲话。本届会议主席团主席、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孙增圻教授发表讲话并宣布会议开始。同济大学吴启迪教授的代表汪镭教授、中科院自动化所胡包钢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贾利民教授等为会议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大会报告内容涉及智能自动化理论与应用的前沿领域与研究热点,反映了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和重要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欢迎。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投稿454篇(大会报告不在此数),其中录用论文364篇。参加会议正式代表121人。在全部正式录用论文中,228篇具有较高质量的论文以增刊形式,发表在《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38卷第Special 1期上。
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山东青岛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主办,青岛大学等承办,IEEE控制系统学会北京分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控制及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复杂性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等协办的“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CIAC-2005),于2005年8月11日-14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
会议开幕式由本届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中科院自动化所王飞跃研究员的代表耿征教授主持,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李衍达院士及青岛大学校长发表了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衍达、张嗣瀛和吴宏鑫、国际著名刊物“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主编(Editor-in-Chief)Donald E. Brown教授、香港中文大学Jun Wang教授,以及重庆大学李祖枢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贾利民教授等也参加了开幕式,并为会议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本次会议还安排了16场分组报告,共110篇论文在分组会上进行了交流。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投稿242篇(大会报告不在此数),其中录用论文182篇。参加会议代表近200人。在全部正式录用论文中,158篇具有较高质量的论文以专刊形式,发表在《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36卷第Special 1期。
本届会议采用单位回避原则,组织了优秀论文评奖委员会,经无记名投票,“常迵奖”空缺。雷拥军等的论文“基于特征模型的柔性机械手自适应跟踪控制”获得“钟士模奖” 优秀论文奖。陶卿等的论文“基于边缘加权的模糊支持向量机体系”获得“IEEE控制系统学会北京分会奖” 。
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中国香港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承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IEEE 控制系统学会北京分会等协办的“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CIAC-2003),于2003年12月15-17日在香港举行。
开幕式由本届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徐扬生教授主持,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戴汝为院士及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发表了讲话。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孙增圻教授宣布会议开始。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守觉和吴宏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以及著名专家谈自忠教授等也参加了开幕式。
会议特别邀请了戴汝为院士及李德毅院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还安排了35场分组报告,共124篇论文在分组会上进行了交流。以上大会报告内容涉及智能自动化理论与应用的前沿领域与研究热点,反映了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和重要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欢迎。
本次会议共收到投稿339篇,录用论文242篇,包括18个专题,论文集分两册出版。
本次会议经初评提名、会议宣读和评奖委员会投票评选,欧勇盛等的论文“Dependency Analysis of Input Selection for Learning Human Control Strategy”获得 “钟士模奖”优秀论文奖,王丽爱等的论文“采用双层MEC研究MEC的多峰优化性能”获得“常迥奖”。 Shuzhi Sam Ge等的论文“Adaptive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for Strict-feedback Nonlinear Systems”和孙富春等的论文“Stable Discrete-time Adaptive Control for Robotic Manipulators via Neuro-fuzzy Dynamic Inversion”并列获得“IEEE控制系统学会北京分会奖”。
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云南昆明
2001年8月13-16日在昆明举办了“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该会议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云南自动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视觉及智能控制学会、IEEE控制系统学会北京分会及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承办了具体的会务工作,在举办这个会议的同时,还举办了全国第二届Robcup机器人足球仿真比赛。
8月13日上午举行了会议的开幕式。开幕式由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孙增圻教授主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戴汝为院士、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张钹院士、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涂序彦教授、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总工李涛、昆明市科委及科协领导发表了讲话。著名机器人专家张启先院士、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启迪教授及王珏教授等也参加了开幕式。
本次会议共录用论文227 篇,分 14 个专题。论文集分两册出版。会议评选出胡丹等的论文“基于粗集的规则提取LBR和LEM 3”获得“常迥奖”,“钟士模奖”优秀论文奖空缺。刘辛军等的论文“DELTA并联机器人最大内切工作空间的几何求解” 获得IEEE控制系统学会北京分会奖。
在本次会议期间,还举办了“面向21世纪的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的专题讨论会,会议由张钹院士主持,许多专家踊跃发言,广泛探讨了下一世纪智能控制及智能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及热点研究问题,与会代表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重庆
1999年10月13-16日在重庆大学和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举办了“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该会议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重庆大学、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视觉及智能控制学会、IEEE控制系统学会北京分会联合举办,重庆大学及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承办了具体的会务工作,在举办这个会议的同时,还举办了“面向21世纪的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的专题讨论会以及首次在国内举行的Robcup机器人足球仿真比赛。
10月14日上午举行了会议的开幕式,开幕式由孙增圻教授主持,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张钹院士、重庆市科委主任张勤博士、重庆市科协主任泰然主任、重庆大学吴中初校长、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刘晋生院长发表了讲话。重庆大学李晓红副校长、著名智能控制专家周其鉴教授等也参加了开幕式。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张铃教授、张钹教授、王飞跃教授、王钰教授、崔佳教授、孙增圻教授、李祖枢教授为大家作出了精彩报告。
本次会议共录用论文219篇,分14专题。论文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分两册正式出版。会议评选出李智斌等的论文“航天器智能控制实验平台”获得“钟士模奖”优秀论文,“常迥奖”优秀论文空缺。另有4篇论文获得“钟士模奖”和“常迥奖”优秀论文的提名奖。
在本次会议期间,还举办了“面向21世纪的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的专题讨论会,会议由张钹院士主持,许多专家踊跃发言,广泛探讨了下一世纪智能控制及智能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及热点研究问题,与会代表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上海
1998年5月25-28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了“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该会议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视觉及智能控制学会、IEEE控制系统学会北京分部联合举办,同济大学承办了具体的会务工作。本次会议同时也是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换届会议。
5月25日上午举行了会议的开幕式,开幕式由孙增圻教授主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李衍达院士代表自动化学会宣布了新一届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组成。新一届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张钹院士、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教授、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徐国华教授、上海市科协副主席王禄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徐孝涵教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涂序彦教授等发表了讲话,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共录用论文210 篇, 分15个专题。会议共评选出2 篇优秀论文,其中孙富春等的论文“机械手的神经网络稳定轨迹跟随控制—神经网络逼近误差界未知情形”获得“钟士模”奖,赵 凯等的论文“基于染色体—蛋白质表示模型的多Agent协作与路径规划”获得“常迥奖”,其余7篇获得“钟士模”奖和“常迥奖”的提名奖。
在本次会议期间,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举行了换届后的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会上委员们还对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认为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应以学术交流为主,同时应注意面向应用。
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内蒙古呼和浩特
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于8月26日—29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电力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视觉及智能控制学会、IEEE控制系统学会北京分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内蒙古电力学院共同举办的。
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衍达院士主持开幕式,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钹院士致开幕词。内蒙古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孙玉溱主任、内蒙古电力局乌力吉局长也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共80余人,安排了7篇大会报告,有近百篇论文参加了分组报告,并组织了一次关于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的专题讨论会,讨论十分热烈。
会议共录用论文173篇,出版论文集上、下两册。会议期间进行了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古丽松·那斯尔丁等的论文“维汉一汉维”双向翻译电子词典的设计与实现获得“常迵奖” ,李承家等的论文“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获得“钟士模奖”的提名奖。
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
天津
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95年8月28日—8月31日在天津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视觉及智能控制学会,IEEE控制系统学会北京分会以及天津大学联合召开的。
28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一幕仪式,郑应平研究员代表自动化学会宣布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李衍达院士、戴汝为院士、涂序彦教授、天津市科协主席吴咏诗教授、天津大学校长李光泉教授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控制界的著名专家张钟俊院士及刘豹教授也出席了开幕式,并在主席台上就座。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共100余人,安排了9篇大会报告。
会议共录用论文226篇,出版论文集上、下册及增补本共三册。会议期间进行了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肖创柏等的论文“基于分形模式识别的油气识别方法”获得“常迥奖”傅晓阳等的论文“分层递阶智能控制器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获得“钟士模”奖,另有5篇论文获得优秀论文提名奖。
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已于1994年9月完成了成立的各项手续,本次大学举行了正式的成立大会,同时举行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会议,出席会议的委员共40多人,超过了全体委员的半数。会议认真讨论了“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草案)”和“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钟士模奖’与‘常迥奖’评选办法(草案)”。